關于“安全來自哪里”的思考(之二)
--從技術角度透視安全管理
從安全角度出發,技術是安全管理的龍頭和源頭。施工項目日常安全管理,主要從規范作業行為、加強過程管理入手,防范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觸電等事故,這類事故傷害一般以個體性居多,大多屬于一般生產安全事故。而企業更需高度關注并防范的是較大及以上等級生產安全事故,這類事故往往伴生群死群傷,以支架垮塌、基坑坍塌、隧道塌方等事故居多,不僅影響巨大,而且對企業帶來的傷害較大,甚至是滅頂之災。這類事故的防范,首先就得從技術入手、在源頭把控。
一、安全來自設計方案的深化優化
項目上場,設計方案的深化、優化是頭等大事。因多方原因,諸多項目勘察設計日顯粗糙,且程式化設計較多、設計深度不足、與現場貼合不夠,很容易在設計階段就埋下安全隱患。在初步設計招標階段,我們就要利用施工藍圖定稿之前的寶貴空檔,做好設計方案的深化、優化工作,這一方面是項目效益的來源之一,另一方面,更是把握重難點工程或風險點的安全源頭。在目前環境下,工程實施過程中進行變更設計,各項手續相對復雜,流程較長,所要優化的內容,應盡量爭取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消化。本人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談點體會。
1.不同工程類型需要深化和優化的工作重點。一是地鐵車站等深基坑,重點抓圍護結構,如地下連續墻厚度、圍護樁樁徑和間距、圍護結構嵌固深度、止水帷幕的設置、內支撐層距和間距、基底加固措施等;盾構區間重點抓端頭加固、聯絡通道設置位置及支護、加固措施;二是鉆爆法施工隧道,首先從地勘入手,爭取調高圍巖級別,特別是洞口段、斷層或破碎帶、沖溝沖谷等地段,應做最大的努力,最壞的打算,將圍巖級別調高,支護措施加強,且盡量向兩端延伸;洞口段滑坡體、或古滑坡體,在設計階段就得用系統的思維考慮各項治理措施;潛在的有毒有害氣體,特別是鐵路隧道,在設計階段就予以明確;隧道進出洞里程和洞口段加固措施,在掌握現場詳細情況的前提下,盡量趨于保守和穩妥;三是跨越深谷橋梁,重點考慮墩位和橋跨設置,施工平臺、物料運輸通道避開不穩定邊坡;水中橋梁,重點考慮作業平臺、棧橋的設置,特別是低樁承臺施工的沉井、圍堰等安全穩定;跨線橋梁,重點考慮對營運線路的影響和干擾,要充分考慮防護措施的可靠性和對意外情況的安全冗余;四是路塹高邊坡,需充分考慮不同的地質分層、巖層傾向、地表沖刷等影響,設置合理的綜合坡率和單級坡率及平臺,采取可靠的邊坡加固和防護措施,確保施工和運營安全。
2.設計的深化和優化必須具備的必要條件。一是對現場的充分了解、掌握實際情況和第一手資料是基礎。以山嶺隧道為例,進場之初,就需詳細測繪洞口段地形地貌,調查隧道軸線附近地表水體的分布,沿線沖溝沖谷的分布和隧道埋深,以及現場踏勘和當地走訪調查滑坡體、地下暗河,了解地勘的密度和深度等情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足夠的技術水平和專業素養。設計的優化,需要我們能準確的發現問題,并能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有時候項目部力量不足,就注重發揮好公司總部的作用,把專家治理落到實處,對重難點工程,組織內部專家,甚至邀請外部專家,到現場踏勘,共同把脈會診,解決問題。三是較高的對話水平和能力。設計的深化和優化,避不開業主和設計,更會直接觸動那根敏感的神經--投資,這就需要較高的溝通能力,將最終意圖落地。
二、安全來自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
2018年6月1日,住建部《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住建部令﹝2018﹞37號,以下簡稱《規定》),頒布實施?!兑幎ā匪Q危大工程,是指在施工過程中,容易導致人員群死群傷或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分部分項工程。對危大工程的安全管理,更加細致、深入,其目的就是從源頭抓起,有效防范生產安全事故。
在危大工程管理方面,方案的編制、實施特別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規定》由住建部頒布,在公路、鐵路等領域,有的業主、監理等外部管理單位可能未強制要求,但作為自身管理需求,公司上下須全面貫徹,嚴格執行。二是方案的編制必須科學合理。有時安全專項方案,很容易進入一個“怪圈”,為了方案而方案,需要設計、檢算的,委托第三方機構編制,項目部成了甩手掌柜;或是照搬照抄,只求方案過關。這就易形成方案跟現場“兩張皮”的現象,方案細節考慮不足,現場指導性和實施性不強,形同虛設。以現澆橋梁支架為例,檢算、受力沒問題,可往往忽視支架構造措施,若現場把關不嚴,就容易釀成大禍;有的方案重搭設,重檢算,忽視支架的拆除,如受力體系的轉換、拆除過程中支架穩定等問題,沒有著重考慮,導致“陰溝里翻船”,教訓十分慘痛。三是保持方案的嚴肅性。方案完善、合理,最終靠現場實施,靠作業層的規范操作、靠管理層的嚴格把關和驗收,必須保持方案的嚴肅性,容不得取巧和變通。在施工現場,常聽作業人員說“以前都是這么干的,沒問題”,這就是典型的經驗主義,往往到最后釀成事故,悔恨不已。
三、安全來自可靠的工序質量
1986年“挑戰者”號在發射后爆炸解體,造成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而造成這起悲劇的罪魁禍首就是推進器上的一個密封圈斷裂;本人親眼見過有的兄弟單位橋梁掛籃施工傾覆,原因竟是后錨精軋螺紋鋼沒按要求套PVC管,鋼筋制安過程中電焊搭鐵導致后錨損傷所致。因此,關鍵工序、關鍵受力點的施作質量容不得任何一絲馬虎,牢記質量是安全的生命線。
從事施工和技術管理工作,需要有高度的專業敏感性,善于在現場發現問題,果斷決策,解決問題,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防止小問題拖大,大問題拖炸。例如在隧道施工中,特別是高風險隧道,需要及時在大量的監控量測數據中發現圍巖及支護結構變形惡化的趨勢,或洞察很難捕捉到的異響和地下水的異常,及時采取措施;在富水軟弱地層的深基坑施工中,及時發現樁間或連續墻接頭滲水、漏土,或基底細小的管涌,果斷處置,力避“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類事故發生。
(作者系第七工程公司總工程師)